刊名: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曾用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主办: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ISSN:1671-7856
CN:11-4822/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期刊分类: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热词:
研究报告
更在一项最新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共卫生》中发布的研究报道:主食吃太少,会减寿4年!
并且,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过的研究发现,对于中老年人应适当增加主食摄入,如此才能够降低相应的死亡概率。
由此可见,主食不宜吃得过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或者是预期寿命。
在一日三餐中,主食的地位不可动摇,为机体提供能量。但因为近几年人们对主食的想法越来越偏见,甚至以不吃主食为健康方式,似乎变成了“万恶之源”的它,离生活日渐变远。
问题也来了,究竟吃多少主食最好?
再通俗一点地说,根据我国人体质进而推出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每人每天摄入谷薯类的量要在250~400g。
其中不全是精白米面,而是在精白米面基础上,再摄入适量的粗粮,这样粗细搭配,细粮可弥补膳食纤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比如同样美味还更健康的五谷杂粮饭、杂粮面食、杂粮粥等,不额外添加植物油、食盐、糖,即为推荐的主食。
该实验主要涉及的是在美国有15万名的成年群体中,分别来自北美、亚洲等人体实验,发现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寿命有密切关系。在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为低、中、高里,最建议的是中等,即死亡率最低。尤其是50岁以后,若碳水化合物含量摄入过低,可能会减寿4年。
如此碳水化合物含量摄入居中,那么全因死亡风险以及心血管死亡风险都会跟着降低。所以,大家完全不用误会主食,它在身体健康上也是组成的一部分。
50岁以上的人群,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新陈代谢以及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被削弱之后,更要注意不适合少吃或不吃主食,而是要采取高碳水、低脂肪的方式,对延长寿命有益。
通过吃主食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供能营养物质以及和不同年龄段死亡率发现,不同年龄可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所不同。20岁以下人群,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2%;20岁以上人群,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根据自身需求量增加;
切记再好的主食都要适量为宜,只有饮食均衡,摄入较多种类的主食,最终的健康效应才会最大化。
文章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bjyxzz.cn/zonghexinwen/2022/0608/596.html
上一篇:饭前喝杯它,控病又降糖
下一篇:生命在于运动还是静养?1500名老人研究: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