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曾用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主办: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ISSN:1671-7856
CN:11-4822/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期刊分类: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热词:
研究报告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入境隔离期要延长吗?专访医学教授张洪涛

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距离莆田“零新增”不足一月,“西北游”疫情再起。此轮本土疫情至少已波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11个省份,感染者上百人,涉及到多个旅游团或自驾游,疫情仍有进一步扩

    距离莆田“零新增”不足一月,“西北游”疫情再起。此轮本土疫情至少已波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11个省份,感染者上百人,涉及到多个旅游团或自驾游,疫情仍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

  年内,国内已经历了广州、南京、扬州、莆田等多起局部疫情,都与境外输入关联。根据10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消息,此次“西北游”疫情也是由境外输入引起。

  那么,对于境外输入疫情应如何加强防控?入境隔离期是否有必要延长?如何制定好持久抗疫的长期规划?持续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就此,长期关注全球抗疫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接受了澎湃新闻的独家专访。

  

  “旅行团”传播链6天确诊破百。央视新闻 图

  以下为采访实录

  澎湃新闻:10月17日以来国内出现多点散发本土疫情,一周之内至少已波及11个省份。感染者大多有跨地区旅游活动,疫情进一步扩散风险仍在加大。您觉得防控措施还有哪些可以优化?

  张洪涛:还是需要“多管齐下”,一个是增加核酸检测抽检,另一个就是加强针。这次首先发现感染的退休夫妻,9天内(10月8日-16日)做了4次核酸检测,这是我们现在普遍要面对的一个情况,去人多的地方就要检测。其实日常还可以配合定期抽检。

  就像不久前的莆田疫情,一开始就是在小学抽检中发现的,只要一个地方有病毒,它总是会抽查到的。这跟国外不一样,国外一些地方发现了也难以控制,因为第一个它的检测能力不够,第二检测出来它也不隔离,所以传开后就很难控制。但是中国现在有这个能力,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对来说不要太紧张,配合抽检,只要能及时发现就能想办法控制。

  另外就是加强针。对于重点人群、一线工作人员,比如餐馆工作人员、司机、港口工作人员等等,他们暴露的可能很大,应该及早接种加强针,相对减少他们传染的可能性。这次“西北游”疫情已经反映出这个问题。

  澎湃新闻:10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根据现有流调和病毒测序结果,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此前的疫情的同源性低,提示本次疫情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就此,有网友提出入境隔离时间应该延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张洪涛:这就需要我们要调整心态,从整体上考虑,到底什么才是the best(最好的方式)。前一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地区在延长入境隔离时间,有“14+7”,有“14+14”,甚至还有“28+28”。其实,超长隔离期也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并传入社区。

  看实际情况就会发现,很多“超长潜伏期”的情况无法证实,但是因集中隔离造成感染的情况却是屡屡发生。比如,去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出现疫情,首发病例感染的感染源可能是隔离点垃圾。今年9月,广州市越秀区一名隔离酒店工作人员感染,原因是在收集垃圾时意外暴露于病毒。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预防新冠爆发的隔离系统故障》论文截图,该文于当地时间9月1日发表于《澳大利亚医学杂志》。

  隔离点发生感染的几率有多大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今年9月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每隔离10万名旅行者,就会产生5起感染事故。当然,发生交叉感染的频率,也取决于隔离者中有多少感染者。同一份研究表明,每隔离1000个阳性人员,就会产生约6起感染事件。这些在隔离点发生的32起感染事件中,有一起感染事件引发的疫情暴发导致800人多死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第二波疫情);9次“封城”级的疫情与隔离点感染事件有关。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的隔离非常专业和认真,出事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成都市郫都区和广州市越秀区所发生的疫情也表明,可能性虽然小,但不等于零。

  “超长潜伏期”本来只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为了预防这样一个小概率事件,就把隔离时间加倍,就等于把隔离点感染的风险加倍。隔离人员如果在快结束时被感染,在解除隔离时,就有可能正处于潜伏期,正好逃过检测,将病毒带到社区。这是否有“抓芝麻丢西瓜”的感觉呢?

  再比如,之前扬州全员检测,也发生过采样点一人感染后,几十人被传染的情况。这些例子提醒我们,如果只是为了防止一个“小概率”事件,而在一些措施上不断“加码”,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zgbjyxzz.cn/zonghexinwen/2021/1208/551.html


上一篇:医学统计学:统计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段简
下一篇:【医学前沿】从“看得见”转变为“看得清”,